當觀眾埋怨電視廣告太多,尤其是熱播電視劇前后和中間的廣告,無休無止喋喋不休反復播放時;倡導社會價值取向、傳播社會新風尚、傳播公共道德的公益廣告,卻在電視熒屏中難覓蹤影、僅有的也寥寥無幾,少之又少。
印海蓉、程雷、夏磊等上海電視臺的著名主持人,今年專門錄制播出宣傳低碳環保生態的公益廣告,在上視黃金時段播放,讓觀眾眼睛一亮,這種宣傳社會公德、倡導城市文明,少用一張紙、多為他人考慮的公益廣告片,全部用主持人現身說法做公益廣告,策劃富有創意且貼近市民生活,馬上受到廣大觀眾的好評稱贊,增長了電視熒屏的親和力和可看性。
公益廣告作為社會傳媒文化形態,擔負著為公眾服務的公益觀念,引導符合公共道德的正確態度,規范社會行為法紀,推動社會文明創建活動的崇高職責。在所有媒體的公益廣告中,電視熒屏公益廣告,因其傳播及時,受眾人數多、影響廣泛、影像聲音俱佳,具有超越其他媒體的獨特優勢,所以備受社會重視和青睞。
按照國家廣電總局《廣播電視廣告播放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廣播電臺、電視臺每套節目,每天播出的公益廣告,不得少于廣告播出總量的3%,這是一條硬性的規定,而實際操作上,公益廣告在熒屏的播出嚴重不足,現在各地衛視和一些電視臺,整個廣告播放時段里,留給公益廣告的空間,連1%也達不到,只有央視、上海、北京等四五家電視臺達到規定的3%要求。
這是一個涉及電視媒體責任規范、廣告監管到位不到位的問題。播出公益廣告是媒體的社會責任,也是理所應當的傳播職責,按3%來推算,每個電視臺一天需要播不少于8分46秒的公益廣告,這點時間,無論怎么講,和電視臺大量商業廣告所占時段、取得的經濟效益,差距非常懸殊,所以沒有半點理由來少播和不播公益廣告,如果電視臺只知道播放電視劇賺商業廣告的錢,忽視自身應承擔的播放公益廣告責任,就是忘記了電視熒屏的責任意識和引導作用,沒有完全履行好社會效益職能,就不能算是一個稱職的電視傳播機構。
當然,制作傳播公益廣告要花精力和成本,要把握社會倡導的主流價值導向,這是任何國家電視媒體都必須把握的要求,在國外,包括電視媒體在內的傳播機構,都必須把諸如公共交通安全、關愛殘疾人群、文明禮貌待人、環保禁煙、愛護公共財物都作為公益廣告的必備內容,尤其在電視臺播放的廣告當中,在黃金時段占據相當部分的時間段,我在日本、新加坡和香港、臺灣地區的電視播出中,都看到播放公益廣告已成為正常、規范的習慣形式,即便在歐美國家也是如此,電視作為傳播工具的職能,傳播社會公共道德、播放公益廣告是自身必須的職能責任。
在電視播出3%的公益廣告播出,從傳播原理上講,是電視臺褒優貶劣、激濁揚清、輿論引導、平衡節目的職能需求,同時也是電視臺擺正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者關系,履行傳播責任的追求體現。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質,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傳遞公正包容責任誠信價值取向的公益廣告,責任重要,在我國電視媒體應該借鑒世界各國的做法,運用政府的力量,調動和發揮電視機構、廣告公司和企業的積極性,創造良好的運行機制,嚴格的監管要求,明確公益廣告組織制作、資金籌措、創意設計制作、媒介發布等多方面的保障,來催發電視媒體更多有創意、廣傳播、具有特色和寓意的社會公益廣告,繁榮和豐富我們的電視畫面。
糾正電視媒體公益廣告的缺失現狀,警示在平面媒體公益廣告日益規范的同時,對電視熒屏的公益廣告播出強化日常監管,還包括越來越多的網絡及多媒體公益廣告,都應規定發布數量,有具體的監管制作要求,符合要求的過硬內容質量,嚴格的獎懲措施,來保證充分運用電視的傳播平臺,宣傳社會主流價值體現,更好的發揮電視的引導和傳播效應,弘揚社會正氣,抵御不良習俗,營造更加積極健康、文明向上、經典時尚的電視輿論氛圍,豐富電視廣告的內容和形式,創造中國特色的電視公益廣告運行制作管理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