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我們新村門口來了一男一女兩個人,開了一輛廂式貨車,現場免費發燈籠,還幫沿路商鋪的老板掛呢!”1月20日上午,戚區站北新村居民徐先生向本報記者反映,他也分到了一個燈籠,但回家后撐起來一看,發現上面除了大紅福字外,還有明顯的某品牌黃酒廣告,再看看路兩邊掛滿的好幾十個燈籠,徐先生心里很不是滋味。
大紅燈籠街邊掛
1月20日中午,記者來到環衛路,這是一條東西向、長約1公里的道路,東接戚區的主要道路五一路,西連站北、花溪和花苑等3個老小區,人流量很大。在路口就能看到環衛路兩旁的沿街店鋪屋檐下都掛上了大紅燈籠,燈籠是用廣告布做的,上面印了2個“福字”和2條6個字的廣告語,是為一種地產黃酒打的廣告。
家住站北新村的目擊者陳先生搶到了2個燈籠。他告訴記者,1月19日下午4點多,他回家時看到小區門口圍著很多人,“一男一女在發燈籠,他們把燈籠打開,用鉛絲纏好,然后分給居民,關照他們不要掛到家里,要掛在街上”。陳先生于是也要了2個燈籠,后來索要燈籠的居民實在太多,而且基本都拿回了家,兩人才停止派發。
陳先生說,沿街的燈籠都是那兩個人自己掛上去的。環衛路上一家水果店的老板娘證實了這個說法。
過年就要有年味
記者走進環衛路上一家百貨店,老板一聽是為了燈籠的事而來,頓時笑了起來,“剛剛還有老百姓在店里說呢,不知道是哪個好心人做的善事,把街道弄得這么漂亮,歡歡喜喜好過年了!”老板說,他店門口也被人掛了好幾只燈籠,感覺挺喜慶的。不過當記者詢問他店里是否有燈籠上的黃酒賣時,老板卻說沒聽說過,“他們要推出這種黃酒,總歸要先做做宣傳的,燈籠掛起來過幾天也就有人來問了,我就要去進貨嘍!”
隨后,記者走進站北新村傳達室,正在聊天的居民說燈籠挺好看的,“這樣才有過年的氛圍嘛!”另一位居民則有些埋怨地說:“社區不舍得花錢掛燈籠,我們感謝人家還來不及呢!”
走出傳達室,記者看到站北新村內,也有人掛了幾個燈籠在小路上,格外顯眼。 亂吊掛立即整改
1月20日下午,記者電話聯系上位于新北區的這家黃酒企業的工作人員趙先生,他告訴記者企業的確在新北區、天寧區、戚墅堰區的部分地區以掛燈籠的形式來迎接傳統佳節——春節,至于相關手續“戚區那邊好像是跟社區打招呼的,相關部門手續好像也有的,但具體要問了再答復你。”然而,截至記者發稿并未得到該企業任何答復。
記者從戚區站北新村社區居委會證實,社區對廣告燈籠毫不知情,而且也沒有權利批準這種沿街吊掛的行為。戚區工商分局監管科張科長告訴記者,這家黃酒企業制作懸掛廣告燈籠并沒有向工商部門備案,“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這種沒有固定廣告設施的流動廣告,應由城管部門進行管理。”
昨天下午,戚區城管大隊戚墅堰中隊黃隊長告訴記者,商家的這種行為已經違反了《江蘇省市容管理條例》,屬于亂吊掛行為,“我們會找到相關責任人,要求其限期整改恢復原樣,如果拒不整改,下一步就會依法清理。”
記者手記:
在這次采訪中,不少居民表示出了對紅燈籠的好感,他們并不在意燈籠上有沒有字,也不在乎燈籠上是不是打了廣告,反而很在意那種喜慶氛圍。的確,燈籠和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春節、元宵節,象征著合家團圓、紅紅火火,作為烘托節日氣氛的燈籠更是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精明的商家也正是看中了這點,才肯花錢制作燈籠;也正是因為沾了些喜氣,那些沿街商鋪的老板也不會阻止商家掛燈籠。
廣告商掛燈籠,百姓叫好城管愁。在這件事上我們需要反思的是,在城市管理日益嚴格的同時,傳統的年味是不是正在離我們越來越遠?不讓廣告商插足,那么,該由誰來制作燈籠、扮靚小區、營造年味?
上一新聞:分析稱谷歌業務存隱憂:廣告單價持續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