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流傳著小學生關于一道填空題的神作答,題目本要求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怎知童言無忌,人流前的括號內被填入“無痛”二字。有網友猜測,這恐怕是受公交車上的人流廣告啟發,跟帖的網友紛紛表示,如今公交車椅背充斥著人流、豐胸等廣告,其畫面和廣告語尤為露骨,只怕會對未成年人產生不好的影響。
事實上,通過新聞報道就可得知,人流、豐胸等公交廣告并不是地方特色,而是各地普遍存在的現狀。因為高覆蓋率、高流動性等優勢,公交車身、車載電視、乃至椅背都被當做投放廣告的絕佳媒體,美容、醫療行業更是公交媒體的大客戶。廣告商在公交上投放廣告本無可厚非,但粗俗不堪的廣告畫面和廣告語通常讓人難以接受,更不論此類廣告可能涉嫌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
公交車被喻為城市的窗口和名片,傳遞著一座城市的活力,反映城市的精神面貌。不管是外地旅客還是本地市民都要接觸公交車,這些不雅廣告必然會給乘客留下這座城市的負面形象,最終沖擊的還是這座城市的文化內核。
其實,早在2006年,當時的國家新聞出版署、廣電總局、國家工商總局等部門就發文要求停止這類廣告的投放,無奈廣告商魔高一丈,僅僅將廣告標題中的無痛人流換成“終止妊娠”便逃過懲處。
可惜,和報刊、廣電同樣作為公共事業的公交媒體也對現成的法律法規聞過則忘,如東風吹馬耳。如今,很多城市都提出要打造文化強省,扮靚“城市名片”的口號,那就不妨從控制此類廣告比例開始,畢竟公交車一詞重點在“公”,它承擔著公共空間應有的責任,即:豐富人們生活內容,提高生活質量。
如何控制“不雅”廣告比重?除了要依據《廣告法》約束此類廣告的投放之外,可增加公益廣告的比重,宣傳交通安全知識、當地的自然風光和人文環境等。
上一新聞:Twitter或在測試推送通知廣告
下一新聞:燈箱廣告制作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