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數據,截至去年底,中國手機網民達到3.03億,手機首次超越臺式電腦成為第一大上網終端。然而,在享受智能手機便利之際,人們卻不得不面對一些新的苦惱。一項微博調查顯示,超過40%的安卓手機用戶頻繁遭受各種通知欄廣告騷擾。而這正是手機應用軟件采取“免費應用程序+植入廣告”的盈利模式所帶來的影響。
【現象】智能手機“牛皮癬”惹人煩
依賴智能手機,可擺脫不了惡意廣告的騷擾,在長沙一家知名媒體工作的羅先生非常苦惱。一個月前,羅先生在“安卓市場”客戶端下載了一款軟件“時尚手電筒”。自此,他的手機通知欄就開始推送各種廣告,最多時每天彈出十多次。
“更可惡的是,這些廣告都是匿名發,一點擊就開始下載消耗流量,而且無法關閉。”羅先生將該款軟件卸載后,廣告也消失了。
還有大量安卓智能手機用戶反映,從手機論壇、應用市場下載了憤怒的小鳥、植物大戰僵尸等游戲后,手機會在游戲過程中彈出廣告窗口導致用戶誤點進入,或彈出后找不到關閉的方法。
“這是通知欄廣告插件在作祟。”360手機安全專家黃禮強向記者透露,據檢測,目前已有超過5萬款安卓應用內嵌了此類插件,它會頻繁向用戶匿名推送各種廣告,強制下載軟件,且無法關閉,甚至會惡意扣費。
【分析】內置廣告成主要盈利模式
自蘋果推出iPhone手機以來,數以萬計的大小企業投入開發應用軟件。然而,大部分開發者無法通過付費下載賺錢,第三方廣告平臺便日益成為其金主。
黃禮強說,第三方廣告平臺與應用開發者合作,將廣告插件內置到應用當中進入手機,定期在手機上運行廣告。用戶點擊這些廣告的次數越多,應用程序開發者從廣告投放商家那里獲得的報酬就越多。
“盡管安卓應用的客戶量急劇增長,但更多的用戶并未給開發者帶來更多收入,基本都在賠本賺吆喝。目前看來,這是唯一的獲利手段。”第三方應用商店“應用匯” 副總裁蘆衍鍇道出了應用開發者的無奈。
【對策】建立行業約束機制
手機惡意廣告大有泛濫之勢,但在國家法律法規中找不到對手機應用軟件通知欄廣告的違法條款。
中消協律師團成員蔣蘇華表示,盡管通知欄廣告本身并未違反法律規定,但如果通知不當,也很有可能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退出權和財產權。
上月中旬,360、應用匯等移動互聯網廣告產業鏈各方共同界定了手機惡意廣告的四大標準:匿名推送、強制下載、無法關閉以及惡意扣費。可見,開發者、廣告商、應用商店正在達成共識,建立行業約束機制。
廣告讓手機“短命”
普渡大學和微軟組成的研究小組發現,一款安卓應用的電池消耗75%是惡意廣告導致的。如憤怒的小鳥游戲,本身耗電僅有30%,其余70%均為上傳用戶信息指標、位置以及下載和顯示廣告所消耗。
小貼士
如何避免下載惡意廣告應用
1。下載時必須選擇正規下載渠道,使用官方軟件安裝市場、大型軟件下載站作為下載渠道。
2。安裝游戲時,要看清楚權限提示,例如一款五子棋小游戲,要求開通眾多互聯網權限顯然是不合理的,用戶應該拒絕。
3。安裝安全軟件,如360手機衛士、瑞星手機衛士、QQ手機管家等。
上一新聞:戶外燈箱制作的傳達因素
下一新聞:滕州城管龍泉分局四措并舉加強戶外廣告管理